闲着无聊打发时间的小说,平铺直叙,偶有伏笔也比较突兀。不过《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篇幅把握的挺好,剧情也按着主线有条不紊地推进。相比之下有的灵异小说,只顾着水字数后期净是瞎扯胡诌。
明明是灵异悬疑的世界观,前一秒还阴兵过境百鬼夜行,后一秒就突然转成不伦不类的玄幻修真,什么地球月球外太空都出来了。听过几百个小时的灵异小说,其中不乏播放量上亿的作品,可很多都是开篇迷雾重重,扣人心弦,中期剧情拖沓,逻辑混乱,后期得过且过,填坑补漏。
本来灵异类小说既然已经设定鬼神之物存在的既定事实,那依照几千年来流传于世的所谓糟粕也好精华也好的神鬼信息,以及这片大地上众多的习俗,就足以形成一部灵异小说所需要的世界观。可惜许多作者偏偏要另辟蹊径,和升级打怪修真玄幻等其他类型混合着来,动不动就是逢妖斩妖遇鬼杀鬼,不断升级,最后独断万古,使灵异小说经常性烂尾。
这种现象或许与某一写作平台的奖励和推荐机制不无关系,快速消费品式的小说更容易让人迅速沉浸其中,也毫无阅读难度,虽说一般灵异小说本来就不存在阅读难度,作者经常是写完2万字看反响,反响不好重新开书,压根没有在写书前组建好书的框架大纲,这样一边写一边想,最终成型的玩意就啥都不是了。
酣畅淋漓的一本故事。一口气读完,爽快。就像命运一样,撒了一个大网又收了回来。以前没怎么看过这类书,开始以为是屌丝男士的修仙意淫,没曾想,文字越来越老练,人物也越来越饱满鲜活,情节层层入扣,作为东北人表示很能接受。
虽说有些情节部分过于急躁茫然,文笔相对文学大家也较为稚嫩,但是,为何要与不同性质的书一较高下,文学读物与流行小说并不等高。不过是因为确实耐人寻味,受欢迎的东西才会褒贬不一,毕竟主人公人物性格和文字色彩浓厚,不是人民币,也不能要求所有人喜欢是吧。
有人说,文笔太过于激进,大概是想说有愤青之嫌,可是越丑恶的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千般掩盖,也不过是粉饰太平,揭露痛苦和黑暗才可以警醒让人不要陷入享乐的浮华世界而娱乐至死。有些文学大家很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立意,文笔也颇为文绉绉,似乎是用高深的遣词造句和华丽辞藻才可以显示出文笔之精和格局之大。
或许是我的格局不够,才无法对于高深的东西产生持续兴趣。甚至于我在初读此书时觉得文字太过于粗鄙,但是,这也正是作者高明之处,文字越接地气,就会与读者产生更多的心理认同。最起码,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插科打诨中娓娓道来,穿插的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也很有深意,看的时候很有共情。
从对人生的迷茫一直到对本心的坚定。尘世因果,没有改变他向善的心。为善最乐,世间是乱了,人心难测了,但是这个时候不改变自己初心才是最难能可贵。这让我想起了盗墓笔记里的一句话,在莲花的层层花瓣之后,总是看到所有一切如旧,似是无尽,又似乎是一个轮回。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如何,但,坚持走下去,终有一天会得到解答。读文学是为提高文学素养,或许不是多数人的选择,但是,浅显易懂的文字,以更让人明白的语言来行文,烧脑而不乏畅快,欧亨利式的结尾,耐人寻味。大家喜闻乐见的书才是好书不是吗?
看一本书,如果是为提高作者,百般挑剔,弃琼拾砾,如果是为提高自己,汰劣留良。毕竟,他山之石,择优录取。这类书,唯物者赏鉴者浮躁者建议就不要涉猎批评了吧,当然,也可多发表些意见,敦促老崔写出更优秀的。总之,私以为,不负众推。《我当阴阳先生的那几年》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