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运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主人公叫杜雁书何远斌的小说穿越七零:北大荒农场文艺小知青在线阅读全文

穿越七零:北大荒农场文艺小知青》第10章 不扛念叨

大家赶着马车往回走,大刘摇头唠叨着,“其实咱这五分场的待遇就算不错了,你看看刚建的七分场,要啥啥没有,喝得汤纯属咸盐水,住得地方也四面漏风,这帮熊孩子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一看食堂菜不合心了就敲碗骂厨子,真该让他们去七分场体验体验生活。”

何远斌笑笑没说话,这些知青们只会和家里的舒适度比,哪里会想着和别的农场比。

中午吃饭的时候,杜雁书和李艳梅早早的就到了食堂,食堂的旁边就是分场的俱乐部,职工开大会搞联欢的地方。

食堂中午吃饭的人不多,大部分知青都出去拉练了。

只有作坊和养殖场的知青过来吃饭。

食堂非常大,看起来很像学校的大食堂,不过比那个要简陋得多,摆放着一排排破旧的桌椅。

五分场所有职工加上家属才一千人左右,家属宿舍有厨房,但是有时他们也会来食堂打饭。

李艳梅兴奋地拉着杜雁书走到放菜盆的台子前面。

杜雁书看看大盆里的鱼汤,里面还有白菜和豆腐,又看看盆子里炖的鱼块,在卖相上就别和饭店的比了,毕竟不舍得放油和糖,色泽上就要差着不少。

但是对于知青们来说有鱼已经是非常丰盛了。

剩下的两个盆子里装着炒土豆片和咸菜。

饭票分粗粮、杂粮和细粮,二两、三两、半斤到一斤,饭票购买的时候需要钱和粮票一起买。

二两的细粮饭票五分钱一张,一个馒头的量,或者一份米饭,这个二两是指生面或者粮食的二两,做熟了肯定要二两多了。

素菜有三分和五分一份的,荤菜一般每份在一毛以上。

有些会过日子的知青一天三顿的伙食控制在四毛到五毛左右,休息的时候甚至会减成两顿饭,这样的话一个月就可以多剩点钱。

但是农忙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有些男知青比较能吃,一个月48斤的粮根本不够吃,有的甚至会吃60多斤甚至七八十斤。

粮票不够用只能到处借,或者是拿别的票和东西跟女知青换。

今天的汤属于炖菜,里面有鱼有菜和豆腐,五分钱一份。

杜雁书打了一份鱼汤,一份三分钱的炒土豆片,一份鱼块一毛五,又加了一个馒头。

这顿饭两毛八,两毛八啊!

在后世连去个公厕都不够!

李艳梅看着她的饭盒,再看看她,“吃这么少?是不是还不舒服?”

杜雁书看看她打的饭,菜是一样的,但是还多加了一份咸菜,馒头要了两个。

想当初李艳梅刚来的时候才吃半个馒头,两年过去了,饭量不少长。

“今天什么也没干,一个馒头就够了。”

这已经是杜雁书超常的饭量了,没穿过来以前她也就吃半个馒头。

但是现在原身的胃口要比她之前大得多,半个吃不饱,胃会空落落的。

李艳梅闻了一下鱼块,一脸陶醉,“要是食堂天天有鱼吃就好了,希望何队能够听到我们的心声!”

杜雁书看看台子上的大盆,说了句,“那么多鱼,要是把鱼鳞都留下来做成鱼鳞冻还能多一道菜。”

李艳梅惊讶地看着她,“鱼鳞冻?鱼鳞还能吃?”

“对啊,可以炸鱼鳞,或者做成鱼鳞冻,很好吃的……”

杜雁书说着话一转身,就看见刚才李艳梅念叨的何大队长正站在她们身后。

人真的是不扛念叨,白天不能说人,晚上不能说鬼,这不转头就看见活的了!

何远斌正端着饭盒站在那若有所思地看着她们。

显然是听到了李艳梅说的话,表情还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但是语气还算温和,“喜欢吃明天还有。”

李艳梅臊了个红脸,“谢谢何队!”

何远斌的视线落到杜雁书的脸上,杜雁书落落大方地点头微笑,“队长好!”

何远斌大概是没想到她能这么坦然地面对他,以为经过这件事之后她会躲着自己走。

微愣了一下,点点头,“好!”

杜雁书端着饭盒刚要离开,何远斌叫住她,“杜雁书同志,你刚才说的鱼鳞冻……会做吗?”

“会做,很简单的。”

“正好你今天休息,吃完饭你可不可以留下来做一次鱼鳞冻?”何远斌又补充一句,“只要告诉他们方法不用你动手,让炊事班的人做就行。”

杜雁书笑了笑,“没问题。”

这也是给她自己增加福利有什么不行的。

她之前还是很愿意吃鱼鳞冻的。

杜雁书一走一过,何远斌就感觉一股香气从鼻尖飘过,让他不禁屏住呼吸。

不是味道难闻,是觉得做为一个男人如果肆无忌惮地闻着一个女人身上的香气很不礼貌。

虽然对方可能不知道,但是自己骗不了自己。

杜雁书和李艳梅随便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李艳梅一脸崇拜地看着她,“之前食堂做鱼的时候你怎么没说呀?那么多鱼鳞都喂猪了。”

杜雁书想说之前她也没穿过来啊!

“之前忘记了,刚想起来。”

她低头喝了口汤,就听见李艳梅又说:“雁书,我发现你今天有点不一样……就是说话不太一样了……”

杜雁书拿着汤碗的手顿了一下,自己用的是原身的身体,声带肯定没有变,按理说声音也应该没变,哪里不一样了?

“你的普通话比以前听着标准,像是广播里的播音员一样,不太像你平时说话。”

“有吗?大概是我最近听广播比较多吧。”

杜雁书明白了,李艳梅说的是没有大碴子味了。

这也是在支教的时候尽量板着自己的原因,她刚去的时候没几天时间就把学生们带的满口东北味。

后来就注意了,毕竟做老师嘛,普通话一定要标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