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人公叫花不怨张九仲的热门新书神探九千岁是由著名网文作者夕子多求所著的悬疑类型小说。简介:“但是,现场非常不合理。”九千岁介绍完现场情况后提出了很多疑点:1)用一根三米六的皮鞭,在离地三米六的房梁上,吊死一个身高一米七的人,那么凶手的身高至少两米以上。这显然与现场勘察情况不匹配。2)房梁距…
《神探九千岁》第3章 锦衣卫怪事层出
“但是,现场非常不合理。”九千岁介绍完现场情况后提出了很多疑点:
1)用一根三米六的皮鞭,在离地三米六的房梁上,吊死一个身高一米七的人,那么凶手的身高至少两米以上。这显然与现场勘察情况不匹配。
2)房梁距屋顶不足一米,高度太矮,身高一米七想要顺利翻越是有很大难度的,为何只见衣服剐蹭痕迹却不见攀爬痕迹?
3)吊死吴天后,皮鞭是怎么在房梁上形成缠绕的?
4)为什么凶手能轻易进入吴天的房间,现场没有任何打斗,难道是熟人作案?
【往事与当下的疑惑】
对于九千岁提出的问题,无人能够解答。
会后,奚韦业交给九千岁一份卷宗《死水河蛊毒案》,奚韦业说杀死柳城郡主的凶器跟当年蛊毒案里出现的一样工具很像。
二十年前,苗疆一股流寇窜至死水河一带,大肆绑架小孩用来养蛊。
结果无意中绑架了“盖世无双”徐平的小侄子,徐平联合锦衣卫及兵部官兵,耗时近两年终于端了这帮流寇的窝点。
在对窝点进行清理时发现了三根样子非常奇特的铁签子,长约一米,与此案凶器很像。
“那种工具是做什么用的?”九千岁一边翻阅卷宗,一边问奚韦业。
“不知道,当时那帮流寇非常固执,不肯投降,被我们屠戮殆尽以后才攻入的窝点,所以没人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奚韦业吐了口气说道。
九千岁看着奚韦业问道:“你是说这案子和二十年前的蛊毒案有关系?”
“我也不知道,但是不会如此巧合吧?我的意思是如果没头绪可以以此为突破口。”
说完,奚韦业向九千岁告别后就离开了。
第二天,九千岁独自前往死水河,据卷宗记载那帮流寇的窝点就在死水河尽头的山洞里。
山洞位置很高,一条只有半米宽的小路沿悬崖而上,在接近山洞的位置,有一个仅能容一人通过的隘口,隘口长约十米。
隘口两侧山体宽缓,走完隘口,就是一个大平台,平台下一条小路直通山洞,山洞上方又是百米高的悬崖。
看了这地形,九千岁感慨,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当年锦衣卫是怎么攻进来的?
九千岁顺着小路进了山洞,洞底很宽阔,一堆破烂的水缸堆积于此,已经长满青苔。
按卷宗记载,这就是当年流寇练蛊的蛊缸。
这里近期有人来过!
九千岁发现在靠近那堆烂缸角落的位置,青苔外翻了很大一块,露出了下面的泥土。
从翻出的泥土看,应该是从里面拿出了一样长条状的东西。
九千岁警觉地扫视了一下山洞,用自己的剑挑开了旁边的青苔,一根乌黑发亮的东西出现在眼前。
九千岁用剑把那东西挑出来,原来下面还有一根。
长约一米,通体乌亮,看不出材质,形状与柳城郡主身上的伤口完全吻合。
这里有三根,数量上与卷宗记载一致。
这是另外的三根,还是就是卷宗上记载的三根?
如果是卷宗上记载的三根,为何当时只记录没有收缴?
如果被取走的那根真是凶器,为何只被取走了一根?
难道吴天的案子真的和二十年前的案子有关?
吴天又恰巧是那个案子捡的,不会这么巧合吧?
九千岁拿了那两根签子回了锦衣卫,他决定找奚韦业解开这些疑点。
就在九千岁离开锦衣卫的这两天,锦衣卫又出事了。
【无法形容的巧合】
奚韦业被杀了,而杀死奚韦业的正是与九千岁带回来的一样的签子。
奚韦业是早上晨练的时候,被击杀在河边的,奇怪的是,奚韦业周边并未发现其他人的痕迹。
签子也是从后背穿入,前胸贯出,伤口与柳城郡主身上的伤口一模一样,唯一不同就是那根签子被留在了奚韦业身上没被带走。
伍步风告诉九千岁,签子的材质很可能是玄铁。
同时伍步风也否定了签子是被弓弩射出的可能。
签子重量大,长度也长,没有与之匹配的发射工具。
即便有这种大型弓弩,签子头轻尾重,根本射不出去,更别提贯穿胸腔了。
卷宗里的疑点更大,很多关键事情语焉不详,甚至没有卷宗记录人。
这不符合锦衣卫的作风,九千岁翻阅了同时期的卷宗,只有这蛊毒案的记录最奇怪。
幸亏,当年参加侦破蛊毒案的还有其他几位锦衣卫的同僚,说不定这些同僚会知道些什么。
可是,结果非常意外,卷宗上记载的四位同僚,在五年前都已经去世了,两个死于意外,两个病死,一个在办案中牺牲。
那位办案中牺牲的同僚叫陈世超,是五年前去世的,办理的是东城拍花案,那个案件九千岁也参与了。
围捕时陈世超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一同遇难的,还有另三位,这些都是九千岁亲眼所见。
难道这真的是巧合?
貌似找到了线索,但一下子线索又全断了,九千岁感觉哪里怪怪的。
就在九千岁感觉毫无头绪的时候,锦衣卫又发生了一件事。
【转折:意外发现】
因为奚韦业的突然离世,要推举新的指挥使,兵部尚书给了两个备选人,一个是现任行动组总长官李余山,一个是现任情报组总长官梅青。
半个月后,投票决定。
投票方式先组内初投,确定各组支持谁,然后再由组长出面投出各自组的意见。
锦衣卫共八个组,按照锦衣卫的传统,只要组长支持谁,相应的组员绝大多数也会支持谁。
锦衣卫立马分成了两派,每一派都有四个组。
九千岁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兼锦衣卫监察官,不隶属于任何组,他一个人就是一个组。
所以他就成了双方争夺的香饽饽,但是九千岁对谁当指挥使这种事毫无兴趣,便直接宣布自己弃权,不参与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