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爷,复国从当人质开始》第5章 太后果然好本事
此时,太监金风被带了进来,低眉顺眼,小步轻踩,像个老虾米。
不等金太监跪下,向太后直接开门见山,厉声问道:“毒杀宗亲王爷的事,都是你做的罢?”
金风当头一惊,哆哆嗦嗦跪下道:“回禀太后,此等骇人听闻之事,老奴不知,绝无此事,绝无此事。”
李尚宫上前,将一个食盒,一根银针,放到金太监面前。
金太监瞬间魂亡胆落,举止更为失倨。见事已至此,辩解属实多余,只能哭嚎道:“启禀太后,奴才只给信王一人送过此等饭食,从来没有害过其他宗亲王爷,请太后明察。”
李尚宫看了一眼向太后,回头对金风冷冷道:“太后明察,光是毒杀信王之事,你就百死莫赎!”
金太监不知如何回话,三角眼哀怜地望着赵榛,眼神中满是惊恐。
向太后朗声道:“既如此,哀家也不问你当受何人指使,此番罪孽,由死而已。哀家礼佛多年,不杀生,罢了,也不惊动左右军巡司了,你就到掖庭,领受二十棍子,从此再也不要出来了。”
不出掖庭,实际就是一辈子苦役,再无出头之日,虽然捡了条命,也已经是极为严厉的惩处。听罢此言,金风知道事情无可挽回,只得哀告而退去。
但见屋内诸人,泪眼婆娑,看着赵榛。
向太后关切地再次打量这个有些陌生的皇孙,衣服还算得体,显得稍大,脸庞清秀,憔悴。人非草木,虽不是血亲,说起来也算是嫡孙,不禁满是担忧与哀怜。
“坐下吧,出使之事,孙儿去历练历练也是好的,军国大事,老身不好干涉,罗芸之事,老身做主,她留在宫里会受牵累,还是随同你去。”向太后顿了顿,似下了个很大决心,“哀家要最后干一回政,去请皇上下旨,让信王赵榛出镇地方,以为身份。”
此言出,众人皆惊。
……
垂拱殿内灯火通明,皇帝赵佶与两府大臣正在商议金军要求的赔款事宜。
自从北方女真崛起,贪心的赵佶与女真结盟,企图共同灭掉辽国,以求取燕云十六州之地。结果辽国迅速灭亡,宋国得不到燕云不说,还被金国看出了腐朽与虚弱。
今年初,金国分东西两路攻宋,东路金军从河北直扑汴京,李纲组织汴京军民抵抗,金军攻击受挫,各路勤王兵马也逐渐到了,金国开始有意和谈。
和谈之事,是皇帝赵佶日夜企盼的。
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议和,宗旨就是主动,主动贴上去,主动去舔。于是,汴京围城战变成了一场屈辱的外交运动。
但金军要得太多了。
金人要求是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还要割让北方三镇。
这个数字,即使号称富裕冠绝古今的宋国,即使掘地三尺,也是给不起的。最后,官僚们使出吃奶的劲,多次在都城内搜刮,得金三十余万两,银一千二百余万两,锦缎一百万匹。
宋国官僚系统,平日里干人事繁冗拖沓,替金国人抢劫自己,却是从来没有过的高效。然而依旧杯水车薪。
负责守城事务的李纲极为悲愤,出列道:“皇上,如今满城搜刮,金人不入,国都就已经破败凋零,民心尽失,士气低落。吾等会恪尽职守,还望陛下以民生国体为重,切不可再行此等筹措手段。”
言罢,李纲看着这个天下至尊,这个让人无奈的宋国皇帝。
赵佶今年四十三岁,身躯修长,儒雅文艺,相貌颇佳。踱步时优雅,站时逸态横生,是个美男子。只是细看之下,眼眶微陷,双目浑浊,盈盈酒色挂相。
“金人不退,皆尔等渎职,如今有和谈之意,何惜财帛。”赵佶扫了一眼李纲,八字眉微微皱起。
宰相李邦彦见状,对李纲道:“金人虎狼,在城下显和谈诚意,一切皆所赖我大宋皇帝,如今国都安危全系赔款,应尽快筹措,使节输往城外,以解汴梁危机。”
此时御史中丞何栗站出来了:“如此财富,应募兵、买马、犒军,给金人作甚?至于割地,金人狡诈,出尔反尔,割三镇金人亦来,不割三镇金人亦来。三镇乃重地,不可放弃。”
李邦彦见势孤,反驳道:“为今之计,必须割让三地,以求金人退兵。钱财不够,可捐官募集,直秘阁可卖三千贯,州通判值五千贯,陛下安危与京都安危是首要的。”
李纲听此混账言,愤恨不已,若不是顾及国体官体,手中的笏板便要砸到李邦彦脑袋上去。
赵佶听得头昏脑涨,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退位,南逃。
当了那么多年皇帝,赵佶其实并不傻,他只是贪恋享乐。割地赔款,他知难以向祖宗交代,以后煌煌史册,也会留下千古骂名。
但他顾不了那么多了,眼下保命要紧。他的打算,是将这一包袱,丢给太子赵桓,自己带宫人与亲信官员南下,即使国都沦陷,未来他尚可以太上皇之尊,回来收拾残局。
也就是说,太子赵桓,亦是一枚牺牲的棋子。
此时,内监通禀,皇太后驾临垂拱殿。
赵佶与众官一惊。
皇太后向氏,自从撤帘还政,一直诵经礼佛,再无涉政之举。此番出现,事有异常。
赵佶离座降阶,朝太后迎了过去,众官跪拜。
“母后,您怎么来了?”
向太后一脸歉意,看了看赵佶,又看了看众官,让众人平身入列。
“哀家本不该来,但既来了,是有事求于诸位。”
赵佶又是一惊,狐疑道:“是什么让母后挂怀,亲临教诲?”
向太后倒也干脆:“此番,哀家拼个老脸,开一次口。信王榛将要出使金营,为策万全,希望官家给孩儿一个实封,以一州节度的名义,出镇地方。”
众人不置可否,只有李纲微微颔首,似明白向太后苦心。
宋国祖制,对近亲宗室始终采取厚养而不用的政策,即给予很优厚的待遇,很高的官爵,却不授予实际职权。
当然,这个所谓祖宗,是指宋太宗赵光义。
原因很简单,宋太宗就是晋王而皇帝,他是宋国实权亲王第一个例子,也是唯一一个,他太明白了,实权宗室对皇权的威胁。
这个祖制,自北宋仁宗时始,有所松动,近亲宗室除了爵位,通常授予环卫官与节度使、承宣使等官阶,但都是遥领,没有实际差遣。
而当此危难之时,事急从权,信王赵榛将出使金营,在两方军力大致平衡之下,金国必然会考虑到赵榛的特殊身份,倾向于事后放归。因为谁都希望,给敌方内部,多一个乱源,多一番撕裂。
皇帝赵佶对局势已然意兴阑珊,听向太后这么说,故作轻松道:“母后所想,也是儿臣所想,给十八哥一个出镇地方的实权,也算成全了一番祖孙父子之间的恩义。”
其实对于赵佶来讲,皇位都打算禅了,给个一州之地又有何妨。至于赵榛这个儿子,这几年都没注意过,印象模模糊糊。
而前些日子韦氏建议由他入质,赵佶才想起那些年的明达皇后,微微有些愧意。此番正好,破格实封,也算没对不住她。
只是谁也想不到,一个小小年纪的宗王,可有可无的孩子,竟然能请动太后出面,也算掀起了一场风浪。
“这样吧,就依母后之言,封信王赵榛为河北西路节度使,挂河外兵马都元帅职衔,经略地方。”赵佶挺直身体,郑重宣布。
向太后心里清楚,到此,已经把自己能做的,算是都做了。微笑扫视众人,返身回宫。
她无法把韦氏祸乱后宫之事挑明了说,自己已经放权,不应主动干预。并且,若与韦氏撕破脸,对赵榛这孩子来说,也不是好结果。
让孩子出城,并且能平安离开金营,从此天高海阔。分开了对所有人都好,和其光,同其尘。如今不光目的达成,皇帝还多给了一道节制兵权的旨意。
向太后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