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矩叹了口气。
“将军,您怎么不跟郡主说您是为了她才不小心受伤的?男人啊,要适当示弱,才能赢得女人的芳心!”
祁千帆垂眸,长睫在脸上映成一片阴影,“她以前说过,不喜欢弱的男子。”
“诶呀,将军您怎么一根筋呢!您这怎么是弱呢?刚刚那个两个纨绔当街说郡主坏话,咱们二话没说直接教训他,足以体现将军的男子气概。纨绔身边打手太多,咱们双拳难敌那么多腿,即便如此,也以一当十,打了胜仗。只可惜京城的房子太紧密了,咱们败在不识路上,才不小心摔了一跤。如此,跟弱完全不搭边啊!”
“哼,摔了就是摔了,莫要找借口。而且,今日这事只有你知我知,不许旁人知道,听到没!”
元矩无奈,他可真为自家主子愁啊。
暗恋七八年了,还毫无进展。
罢了,正主自己都不急,他急也没用。
……
关于齐王和冉莯霜交好的传言传得邪乎。
三日后齐王被裴御史带着去南方视察去了,这一趟,至少要走上半年。
晋王就不大好过了。
裴御史是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在朝堂上说话很有分量。
如今被迫带着齐王外出历练,无非是怕外孙与冉莯霜越走越近,再就是规避齐王与晋王争夺。
如此,一向看不上武官的文官们便唧唧闹闹起来,有不少参奏晋王的折子。
天奕帝很生气,罚了晋王半年的俸禄,要求他和冉莯霜少往来些。
人嘛,性格多多少少沾点“贱”的因素,晋王偏偏是比较贱的那种。
所有人都逼他放弃贺梨毓,他偏冲破一切阻碍娶她做侧妃,给她无限宠爱。
现在,皇帝逼他放弃凤命之女,他就偏要暗地里继续接触。
越得不到的便越是好的。
——
三月初八,是老忠义侯张岐珍的寿辰。
与旁的侯爷不同的是,张岐珍是个女子。
忠义侯府一直出武将,以前边塞四处都不太平,张家作为数一数二的武将世家,很看重继承人的能力。
不巧的是,到张岐珍父亲这一辈,竟没能生出儿子来。
情急之下,当时的侯夫人便将张岐珍报成了男子,给当时的张家军吃了颗定心丸。
张岐珍是实实在在练武的料子,十三岁跟着父亲去到战场,成绩并不比男子差。
又因其身形高大,很难看出是女子,所以便一直安然到了十八岁那年。
当时与百越发生摩擦,恰巧其父回京述职,张岐珍凭借一己之力抵抗住对方骑兵,守护这边塞。
因为用力过猛,不小心被众人发现了女子的身份。
欺君之罪祸可杀头,但因其在战场上威望远播,当时还是皇后的太后为她说情。
先帝是个仁慈之主,便破格允许他继续做世子。
于是便有了大靖第一个女侯爷。
多少女子崇拜其英勇事迹?
随着老侯爷战功累积,真正为女子打出一片天,成为了大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奇女子。
忠义侯府的门第也随之水涨船高。
后来张岐珍招婿,诞下张忠平和柔淑妃张若初,之后因为早年受伤的缘故,渐渐退隐。
今日是她的六十大寿,花甲之年的老侯爷精神状态比不得年轻时打马破风之时。
可她这张牌着实好用,只要有她在,京城哪家不得高看他们忠义侯府一眼?
所以柔淑妃才花重金从江南寻来秘药,服下此药后,老侯爷能保持一月的精神。
淑妃如此做,不过是为了帮自己的儿子造势罢了。
据说这药对身体并无损伤,具体怎么样,谁又知道呢?
不过前世老侯爷并未熬过下一个元日。
冉莯清之所以愿意来参加这场寿宴,是为了弥补自己前世的遗憾。
王爷作为第一武将,对有真材实料的武将是真心敬佩的。
而老侯爷身为女子,更是能打破女子的固有印象,以一敌十,可谓巾帼英雄。
每当冉莯清不愿习武之际,王爷便用老侯爷的事迹来激励她。
前世因为自己称病不出门,错过了唯一一次能见到老侯爷的机会,这一次,她自是弥补心中的遗憾。
寿礼是她亲自挑选的,选来选去最后选定了一颗百年人参。
以此希望柔淑妃利用老侯爷为晋王造势之后,能对自己的母亲再好一些。
侯府的热闹还是超出了冉莯清的想象,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寿礼像是不要钱似的往门里搬。
这些寿礼折合一下,估计买药的千金就凑回来了,冉莯清无奈地想。
忠义侯世子张典陪着侯夫人马春蕾在迎接宾客。
张典如今一十八岁,出身高贵,是天生享福的命。
对习武一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不成低不就。
张忠平是个极度自负之人,他怕儿子去军中给他丢人,便将张典安排到了禁军中,做了个不起眼的七品小武官。
马氏过于溺爱,导致张典离经叛道,十五岁就搞出了庶子。
正经高门的贵女是不愿意嫁给有庶子的人家的,原因太多,总之就是并非好选择。
这场寿宴,马氏与她的小姑子柔淑妃心思各异,不过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好罢了,所以一拍即合。
看着人模狗样的张典,冉莯清一言难尽。
她有理由怀疑老侯爷身子不好有一大半原因是被这些孝子贤孙气的。
真是家门不幸。
侯府的小厮仔细安排着贵人们的车驾有序停放。
王府的马车来得有些晚,停在了较为远一些的地方。
马氏早早就看到了王府马车上的牌子。
大靖等级森严,越是尊贵,马车上的牌子便越是醒目,除非瞎了才看不到。
她偏偏装着看不着,和跟前马家人嘀嘀咕咕的,就是不肯过来迎接。
众人看向王妃和冉莯清兄妹的眼神各异。
有人不屑,也有人想过来热络,但终是踌躇不前,实在是母子三人过于高冷。
这时,一辆宫中的马车畅通无阻驶到了侯府门口。
马氏立马迎上去,“臣妇拜见晋王、拜见瑞安公主。”
原来是柔淑妃的一双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