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新书乱世酒馆推荐大家阅读,主角是许诚许婵,主要讲述了:关盛斯早就在安排举家搬迁苏州之事,大院中随身细软之类早已经收拾妥当带走了。这次两人又谈下了后续的合作,许诚也愿意接受他留在大院中的下人,关盛斯也大方了一把,将剩下不便携带的大件家具都留了下来。许诚爽快…
《乱世酒馆》免费试读第27章 摸清大院的情况
关盛斯早就在安排举家搬迁苏州之事,大院中随身细软之类早已经收拾妥当带走了。
这次两人又谈下了后续的合作,许诚也愿意接受他留在大院中的下人,关盛斯也大方了一把,将剩下不便携带的大件家具都留了下来。
许诚爽快地支付了一百二十两定金后,关盛斯写下一个售卖大院的字据,约了下午去县衙办理过户手续,就带着他的管家先回城里了,将关家大院提前移交给了许诚。
送走了关盛斯后,许诚先召见了一下大院中留下来的关家下人。
这些下人也都得到了大院已经出售的消息,忐忑不安地集中到了大院正堂前的空地上。
许诚打量了一番,一共有12名下人,分别为8男4女。
男子大多年龄偏大,普遍在三十出头的样子,其中站在排头之人年约四旬,只有两三个较为年轻。
四个女子中,到是只有一个妇人已过三旬,其他都只有不到二十,但姿色都较为一般。
许诚看来一圈就知道关盛斯为什么不带他们了,年纪偏大、姿色一般,到了苏州城地价贵了,是没什么地方安置她们。
许诚走到人前,站上一个台阶说:“诸位,我叫许诚,是城内许记酒肆的东家,这个大院关家已经售卖给了我们许家,大家对此也不用担心。
这么大一个院子,必然也是需要下人的,只要你们踏实干事,我承诺会全部留用你们。
但是,我丑话说在前头,现在这个院子已经姓许了,如果有人吃里扒外,出卖主家的利益,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我等断然不敢背叛主家!”台下众人齐声回道。
“哪位是你们这些人中领头的啊?”许诚问道。
站在排头年约四旬的男子走出来拱手道:“回老爷,小的叫刘荣,是原先大院的二管事。”
“大管事呢?”许诚问道。
“大管事跟随关老爷回城去了,他们将一同前往苏州。”刘荣回道。
“刘荣留下,其他人先散了,各自去忙吧。”许诚吩咐道。
来到堂屋之中坐下,许诚问道:“刘荣你怎么没跟着去苏州啊?”
刘荣起身准备回答,许诚伸手拦住:“坐着说吧。”
刘荣这才小心坐下回道:“是,小的妻子也在院中做事,一女嫁在上海城,一子也在城内做事,这边都熟悉了,所以不想搬迁。
再说关老爷也不可能带我们一家子去苏州,所以就留下了。”
“你儿子多大了,是干什么的?”许诚问道。
“犬子今年十七岁,目前在一家布店账房做学徒。”
许诚现在正缺人,闻言便说:“做账房的下次可以来我许记做事。”
刘荣一听大喜道:“多谢老爷,犬子如能来许记就太好了。”
“这是小事,我许记正值大发展之际,只要有能力,我们都很欢迎。晚点让你儿子直接到许记酒肆来报到,我会量才使用的。”
“小的等回就去通知犬子,实在太感谢老爷了!”
“刘荣,此处可有地名?”许诚问道。
“回老爷,此处当地百姓一般唤作川沙浦。”
“我们许记买了这座大院,肯定不能再叫关家大院了,以后就改为川沙大院吧。”许诚想了一下,决定先给这个院子命个名。
“小的知晓,回去就告知下人们。”刘荣回应道。
“刘荣,留下的下人中,有没有什么工匠或者有其他专长的人?”
“老爷,特别突出的工匠都让关家带走了,男子中一名叫做赵锦生的铁匠手艺还不错,不过生性孤僻一点,他没跟着去苏州。
还有一位叫做张志的厨子,他擅长烹饪海鲜,自己也习惯了海边的生活,因此没有跟着去苏州。
另外有一个叫黄阿三的农夫,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大院里的菜地都是他在收拾的。
去了苏州肯定没什么地方种菜,关家也没招他过去。
四名女子中,年纪稍大的是贱内,其他几个年轻一点的洗洗刷刷都还行,干活也肯吃苦,但都没什么特长了。”刘荣介绍道。
许诚一听十二人中能有二三个可用之才,也算是不错了。真正技艺突出的,肯定被关盛斯带走了。
跟刘荣聊完,许诚没着急召见赵锦生、张志等人。
一来他还需要再观察一番,二来现在也不是时候,大院过户手续还没办,相关情况也需要再摸一摸。
许诚让刘荣带路,先将整个大院走上一遍,好好查看了一番。
大院占地三十余亩,大概将近二万平方米,基本上是一个长约一百七十米,宽约一百二十米的长方形,比后世的一个标准体育场略大一些。
大院的四周地界只围了一圈简易的木栅栏,没有建院墙。
如果这一圈都建上了院墙,估计这价格就不是三百两能拿下的。
大院东侧沿着岸滩的海塘,越过海塘不到十来米就是大海了。
南北两侧都是滩涂和芦苇荡,南侧还有几亩盐田。
西侧就是面向上海城的方向了,邻着一条土路,大约三米宽,可以勉强会车通行马车。
土路的西侧是大片的荒地和少量的房子,直到西行三四里才能达到比较繁华的上海城郊。
从西侧的院门进去,步行三十来米,建了一个两进的四合院。
前院大门两侧各两间厢房,后院正面是四间堂屋,两侧各三间厢房。原来关家之人都住在这个院子里。
四合院的北面是大片的空地,南面开垦了一些菜地。
许诚转了一圈后,感到还是挺满意。北侧大片的空地他准备建仓库和打铁铺,以后军械打造就放这里了。
南侧的菜地刚好可以用来培育土豆等高产作物。
转完了大院,许诚又去了南侧海边的盐田,看到那边住着三四户人家,以前主要是给关家煮盐为生。
许诚询问了下这十来亩盐田的产量,夏秋季的时候,每月可以产盐约四千多斤。
明末的盐价约为4-6文钱一斤,每月产盐的价值约十七八两银子。
这些盐户总共4家18口人,这点收入也仅够他们维持生计的。
况且在大明,盐是朝廷专卖的,不是你晒出了盐就可以卖的。
贩卖私盐轻则打板子罚款,数量稍多一点就要杀头。
怪不得关盛斯这么爽快地把这几亩盐田和盐户送给了自己。
不过许诚自家开着酒肆,腌制食物消耗的盐不少,自己用也可以省一大笔钱,收留就收留这些人吧。
特别是四家盐户中还有三四个比较健壮的男丁,刚好可以充实到护卫队之中。
许诚给每家盐户发了二两银子,允许他们每家出一名男丁到大院听用,以后每月都给1-2两银子。
几家盐户闻言都是大喜,他们终于可以旱涝保收了。
每月1-2两的收入至少吃粮是够了,菜什么可以自己种一点,以后就不用在冬春季挨饿了。
小说《乱世酒馆》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