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搬院子这事儿,陶千宜这个大人芯、幼儿皮的人倒是接受良好,可陶宣宣这个真小人儿就完全适应不能了。
等到转年开春,陶千宜顺顺当当的搬进了芳菲院,秦氏也什么都给自家女儿安排好了,但陶宣宣那边就是不配合,各种哭嚎,说什么娘亲不要她了之类的,惹得秦氏头大不已,到了最后,这事也只能不了了之。
可就是不知道这要是再过几年,下面还有三房的姑娘在,那明芳院最后会归了谁。
不过短时间内,估计胡氏也想不起来要给陶容容安排,因为她这一次终于得偿所愿,成功生下了三房的长子,按字排辈,取名为陶千卓。
只是陶千宜没想到,在她随自家娘亲去看新生的四弟弟时,会受到三婶的热烈欢迎,甚至拉住她就不撒手了。
照胡氏来看,她先头生的两个姑娘,身体都算不得好,便是陶安安还算少生病,但也比不上大房的陶千宜。
别看大房的三姑娘是个姐儿,但长这么大,除了之前被亲爹给弄躺下了以外,竟然连个头疼脑热的情况都没有,这对于连打一个喷嚏都可能夭折小孩子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陶千宜:谢邀,作为一个成熟的大人,我还是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的。
思来想去,胡氏觉得,这大概就是那什么田间老百姓常说的,赖名好养活?
陶千宜:……三婶您是觉得我哪个名字赖了,您先来跟我说说。
要不然为什么一个姑娘家的身体,能比府里的少爷们还好了?可不就因为她是府上唯一一个有小名的人。
为此,胡氏想了许久,最后给自家儿子也取了个小宝的乳名,算是沾沾福气。
陶千宜:……您大概是真不懂什么叫做“赖名”。
事后听说了自家三婶的心路历程,陶千宜只能说按这逻辑,小宝这个乳名真是弱爆了,有魄力就该直接起名叫做二狗子、大傻子,到时候绝对能百毒不侵。
虽然心里积攒了一大堆槽点,但陶千宜对这个新得的四弟还是很有好感的。
主要除了这个小不点以外,府上比她小的孩子就一个二房的陶千成,还有一个三房的陶容容。陶千成那小胖墩被宠的碰不得,陶容容又一副让人怕养不活的样子,陶千宜就算心里对奶娃娃再好奇,也真是不敢亲近那两位祖宗。
这不,遇上陶千卓满月,陶千宜不但自己早早就来了三房,还把杭眉畔也给带上了,准备好好的炫耀一番,她也是有弟弟的人了呢。
认识了大半年时间,要说陶千宜最大的成就,便是忽悠得人家往常莲步姗姗的大家闺秀也跟着她一起习武了。
当然,按照强度来算,陶千宜是在正经的学习,杭眉畔也就偶尔来活动活动,锻炼下身体。也是难得杭府开明,竟然会同意了这事,要知道连陶千宜当初提议的时候,都是根本不抱希望的。
但实在没有办法,自家爹爹太过丧心病狂,陶千宜觉得她要是不给自己找个伴儿的话,根本就坚持不下来。
尤其是,陶千宜本来就已经因为战鼓那事,在床上躺了三个月,可谁能想到,自家爹爹半点都不忌讳,竟然是个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狠人!
想当初好不容易能够自由行动了的陶千宜被陶孟广又带进了练武场,一看到里面摆在正中间等待她的战鼓,脸都绿了。
古有赵飞燕掌上起舞,今有她鼓面上乱蹦跶。
陶千宜:怎么说呢,就是突然想去给李叔叔做女儿。
原本陶千宜还觉得李信义过往的反应太夸张,自家爹爹虽然憨了点,但也不至于到想起来就头疼的地步,现在看来,还是她当初太年轻啊!
“阿妍,我以后可能不能再跟你一起习武了。”
什么叫晴天霹雳,这就是了。
她才想着还好有小美女陪她一起,转眼小美女就要弃暗投明了。不是,不能这么说,是及时止损?也不对。改过自新?痛改前非?
……算了,她是想不出来什么好的形容词了。
“眉姐姐~”拉着杭眉畔的手,陶千宜都要无语凝噎了,“你不能抛弃我啊。”
杭眉畔后面的话还没说完,说话的对方就已经演上了,让她简直哭笑不得。
“我没想着抛弃你,只不过我爹爹马上就要外派了,我也要跟着一起去的。”
陶千宜抽抽鼻子,对这理由一下子就胡搅蛮缠不下去了,只能眨巴着大眼睛:“阿妍舍不得你。”
“眉姐姐也舍不得阿妍,可是没有办法,爹爹不知道要去多久,娘亲也不放心让爹爹他一个人赴任。不过阿妍放心,眉姐姐肯定还会回来看阿妍的。”
就算这段时间相处下来,杭眉畔也知道陶千宜与她的年龄相比要懂事得多,但杭眉畔作为家中长女,在面对陶千宜的时候,还是习惯性拿她当个小孩子来哄。
“瞧,虽然眉姐姐要离开了,但以清不会跟我们一块走。是不是放心很多?”
陶千宜面色古怪的问道:“杭叔叔是打算把杭大哥一个人留在京城?”
虽然陶千宜能够理解一些读书人的坚持,毕竟天子脚下不管是读书,还是为以后科举打基础,都更方便一些,但如果她没记错的话,杭以清今年也就九岁吧?
把一个九岁的孩子单独留在京城……这算是古代版的留守儿童?
“这当然不是了。”杭眉畔笑着解释道:“爹爹是准备把以清送去清水书院读书,那边有姚大伯、姚二伯照看,不管爹爹,还是娘亲都能够放心。”也就是等同于学习、生活都有人关照。
这个陶千宜倒是知道,据说杭大人原本与她二舅就是同窗,后来机缘巧合认识了她大舅,俩人更是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会有这样的选择倒是不奇怪了。
只不过陶千宜的大舅舅是清水书院的山长不假,听起来这联系挺近的,可问题清水书院远在青州,就算杭眉畔以后会去书院看她弟弟,也不可能会拐道来京城看她啊。与其指望这个,还不如指望杭大人在地方上好好干,早点调任回京呢。
这样一想,简直遥遥无期。
前世陶千宜大了后,总觉得岁月如梭,好像一眨眼的功夫,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可变成小孩子又不一样了,就像现在站在仲夏末,她都觉得秋天还有好远。
也是,杭家这一走至少三年五载,她现今不过五岁,可不就是一辈子那么长。
却未想,等到杭眉畔回京的时候,陶千宜的境遇当真已恍如隔世。